close
html模版






標題

颱風造成的災害


問題


災害種類?發生原因?產生的現象?應變措施?預防方法?


最佳解答


台灣許多地區因山高、坡度陡峻,地質脆弱,本來就容易發生沖蝕、崩塌。前年發生的921大地震使中部地區的崩塌地增加好幾倍,以南投縣為例,地震後的調查顯示有1041處崩塌地,總面積達523公頃,這些崩塌土石及相關沖蝕產生的材料,遇颱風豪雨就會引發各種不同大小的土石流,這次桃芝颱風所帶來的豪大雨量引發的土石流,在花蓮和南投等縣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失蹤及重大財產公共建設的損失。921大地震除造成很多崩塌地外,也使台灣中部坡地更加鬆軟脆弱,今後在颱風豪雨季節發生大型土石流的危機,將持續至少5年以上。這次桃芝颱風災害顯示原先對小型土石流是能發揮功能的攔砂壩、檔土牆、導流設施及堤防等工程都失靈了,讓我們深深體會我們或許過度依賴工程措施而忽略了一些其他可行的對策。 - 土石流災害消減 要多管齊下 - 土石流和洪水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現象,一般只有在人類佔據了該屬於他們的移動的空間才造成災害,因此土石流的發生無法避免,但土石流的災害可妥善運用一些軟硬體措施多管齊下加以消減,首先我們要打破「人定勝天」的迷思,知天(格物致知)、敬天、順天,儘量減少擾動破壞自然生態系的平衡,並努力維護集水區原來的森林覆蓋,以確保上天賦與森林生態系雖然有限但彌足珍貴的「保土、護坡、理水及防災」功能。桃芝颱風發生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推動的「崩塌地土石流源頭處理」計畫,就是一種追根究底,對症下藥的治本方案,此計畫雇用在地居民,增加就業機會,可協助災民建立自立自強貢獻鄉里的榮譽感及自信心。在作法上儘量採用生態工法,強調植生方法及造林,並儘量就地取材,減低成本,是一種兼顧「保育」「防災」和「民生」的多功能作法,值得肯定。但其消減土石流災害的功效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過去常用的工程措施,費時花錢,對中小型土石流災害消減有其較立即的功效,但此次桃芝颱風造成的災害顯示其功效有其限度,今後是否繼續採用工程措施,要較小心評估,因地制宜,能不用儘量不用,以免過度浪費有限的國家及社會資源。 (1)洪水及土石流防不勝防,但災害可以消減,且以避之為上策 (2)防災工程措施功能的有限性,避免對這些工程措施產生過度的安全感或安全假象 (3)不當土地利用會加重水土災害程度 (4)「愛護土地、保護集水區人人有責」,政府與民眾建立「責任共負,成果共享」的災害消減工作伙伴關係。 ※土石流是其一


其他答案


溪水暴漲招牌掉落颱風的災害─颱風引起的主要災害可分為報朝、豪雨、暴風:一、暴潮:颱風是個超乎尋常的低氣壓中心,他所產生得吮吸作用會使海面上升高,再加上暴雨的推波助瀾,便可能造成暴潮現象,帶來嚴重災害。歷史上最慘重的颱風災害,發生於一九七零年的東巴基斯坦,有三十萬人慘遭溺斃,罪魁禍首就是六到九公尺的暴潮。二、豪雨:颱風從海面上帶來大量溫暖而濕潤的空氣,所經之處都會引起豪雨。如果颱風到達時,正巧碰到梅雨或東北季風時期,在他們的影響下,即使颱風為直接侵襲,也很容易造成嚴重水災;如八七水災就是這樣造成的。另外,民國五十二年,葛樂禮颱風掠過臺灣附近海面,大旱溪上游創下二十四小時內降水量達一千二百四十八公厘的世界紀錄,使下游的台北盆地災情慘重,這是颱風巧遇東北季風所造成的結果。三、暴風:颱風登陸後,風速往往都會減慢,但特殊地形卻可使風速不減反增。例如峽谷地形,一但遇到西北風吹入,就會使風速增強。民國五十一年,艾米颱風在淡水河谷助威下,曾創下台北市的最大風速紀錄─每小時一百八十八公里,使市區滿目瘡痍。參考資料:俺的知識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831000013KK12505

D33B90058C8D970D
arrow
arrow

    t77zf31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